生意誰都想好剛用在刀刃上,平白無故的損耗,不是傻大粗,就是富二代;客戶,流量 哪兒來的最精準?對比每個流量來源的比例,和用戶質量;通過流量來源 訪問深度 停留時間,實際轉化等等,來判斷;
2,每個用戶的獲取成本;
一個流量多少錢?一個客戶多少錢?一個實際購物轉化的精準客戶多少錢?
這樣 就清晰落實了 計劃目標;我需要實現(xiàn)500000的月銷售額;一個成交的精準客戶的成本是10元,客戶人均消費5000塊;那么你要實現(xiàn)50萬的月銷售額,起碼要1000塊以上的廣告投入;
這樣 不就清晰了嗎?
實際運用:花了多少錢?來了多少人?多少人付款了?量子后臺都有具體的
3,每個用戶能賺多少錢;
跟第二個差不多,這個重點是 咱們能從每個用戶手里賺多少錢?
1000個人里面,有多少人是無意向用戶?有多少人是潛在用戶?有多少人高質量的成交用戶?通過對引流渠道的監(jiān)控排查,分析三者的比例;
這對于咱們營銷推廣的支出,很有參考意義
實際運用:來了多少人?多少人付款了?多少人沒付款?銷售額多少?銷售額除以總人數(shù),人均消費多少錢?除以成交用戶數(shù),質量用戶 人均成交多少錢?
4,每個用戶 你總共能賺多少錢;
這里有兩個意思,1,是習慣,用戶習慣性在購物周期的反復消費購買你們家的產(chǎn)品;2,用戶對你現(xiàn)在的產(chǎn)品,或者往后的產(chǎn)品都很感興趣,持續(xù)關注后消費;如同蘋果小米系列;
實際運用:統(tǒng)計你店鋪里反復消費人群,試著找出他們的消費周期;都是因為什么?因為什么時段 過來消費的?然后 針對其消費周期的原因 針對性的做營銷活動,是不是 會事半功倍了?還有興趣 針對其感興趣的元素 來包裝產(chǎn)品,是不是更容易讓用戶愛不釋手了?
比如:很喜歡漂亮衣服的OL,每個月 肯定會在發(fā)工資 和 周末約會等時候,發(fā)現(xiàn)衣服不夠穿,想多買幾件的沖動等等。
5,不是你的用戶,但 是你的產(chǎn)品用戶;
聽著很繞,其實意思很簡單;用戶在網(wǎng)上找他們心怡的某一款產(chǎn)品;但并不是找你,但如果你也有類似的 產(chǎn)品,那么這幫人 是不是可以吸引過來 為你所用了?
實際運用:分析自己類目里流行的款式風格都有什么?喜歡他們的用戶都多不多?自己是不是 可以針對這個用戶喜歡多的產(chǎn)品,關鍵詞屬性等等,做下關鍵詞優(yōu)化,屬性優(yōu)化,然后再營銷包裝下了?效果肯定不會差
6,為什么沒有付款?
不管是新老客戶 下單購買轉化;流程走到一半,忽然不買了;為什么花了錢引流,效果卻沒跟上?中間出了什么問題?因為系統(tǒng)原因,無法使用支付寶或網(wǎng)銀?因為看到競爭對手比你價格低?等等
實際運用:用戶購買的通道 不僅要保障通暢,還要保障舒心舒適;
7,用戶在那兒找到我們的?
這個跟第一個的意思差不多,但是偏向于用戶調查了;其實也沒那么麻煩;知道用戶都是在那兒找到我們的,更有利于我們調整推廣方向,提升效率,提升效果,降低成本。
實際運用:可以做個簡單的顧客調查;還可以在你店鋪流量入口多了的情況下,讓客戶在客戶咨詢的時候,提問收集下。
8,移動端的趨勢;
移動端毫無疑問是下一個階段的熱點;當前有多少人是通過移動端訪問你的網(wǎng)站店鋪的?當前的移動端流量比例又有多少?分拆部分時間精力,優(yōu)化下移動端的瀏覽和購物體驗。